目前您在:首页>新闻动态 > 医院快讯 >

上半身是“火炉”,下半身是“冰窖”,“上热下寒”体质
发布日期:2023-03-13 10:26:06 浏览量:  字号调整:调整字体
禹州医院
           三月,春意浓浓的日子;三月,属于女性同胞的日子;三月,也是阳气生发,调理上热下寒体质的好日子。

           上热下寒 就是患者同时出现上面容易上火和畏寒、怕冷、腿凉等下寒症状并存的情况。上半身往往热象明显,很容易出现口苦、口疮、痤疮、咽痛、牙痛、上半身出汗等症状;而下半截身体往往是寒症,表现为不能进食凉物,否则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最明显的就是腿凉怕冷,很多人睡一晚上腿还是凉的。

           上热下寒常见于女性。很多患者自认为是阳虚,服用温补阳气的药物如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之类,非但不起效,反而上火症状更重;但又不能服用黄连上清片、双黄连口服液之类的凉药,服用后上热症状如口苦、咽痛等症状有所减轻,但腹痛、腹泻、怕冷的症状又会加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中医认为心在上焦,肾在下焦,心火必须往下走,去温暖肾水,才不会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如果平时过食肥甘厚味及生冷,导致脾胃运化不及,从而导致痰湿内生,淤堵在中焦,就会导致心火不能往下走,反而郁结于上焦,则上热明显;下焦不得温暖则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其中尤以中焦寒湿最常见。

           禹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在临症时,根据症状、舌苔、脉象等,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分型。除了口服中药、中成药之外,我们还结合了中医科特色治疗如艾灸(艾条灸、葫芦灸、瓦罐灸、督灸等)、中药封包、埋线、针刺等,收到了不错的疗效。

           如果属于中焦寒湿实证,除了上述的症状,患者还有越休息越困重乏力,越活动越轻松、上腹部痞满不适等情况,需要寒药与热药并用。除了应用吴茱萸、干姜、半夏、苍术、砂仁等温阳散寒化湿的药物,还要少量应用苦寒药物如黄连、黄芩等清热。外治法可以结合葫芦灸、瓦罐灸、艾条灸、中药封包等以散寒化湿。



           如果除了中焦寒湿症状,还伴有肾虚的症状,如夜半口干、眼干眼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则是肾气不足,寒湿中阻。除了要疏通中焦寒湿,还要应用熟地、阿胶、当归、菟丝子、巴戟天、紫石英等温补肾气的药物。常选用温经汤,或应用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加减,并结合艾灸、埋线(侧重脾肾经穴位)、针刺等。

           如果脾胃寒湿症状不明显,患者也能进食生冷,可以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升阳益胃汤加减,并结合艾灸、埋线等,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所以临床见到口疮、痤疮等上热下寒的患者,不能单纯用清热解毒药物,还要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热药补药之类才能见效。

           禹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设有中医内科、妇科、骨科门诊等,并有艾灸室、针刺室等特色治疗室。

           科室导航:门诊楼四楼西侧

           联系电话:0374-6066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