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医院概况
医院简介
组织机构
荣誉称号
特色医疗
医院文化
就医指南
就医流程
科室导航
专家介绍
预约挂号
出诊安排
医保就医
住院须知
体检须知
地理交通
医院地图
新闻动态
医院快讯
院务公开
院庆专栏
人事招聘
招采信息
医疗动态
科研教学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教育培训
健康科普
科普保健
急救常识
药品常识
党建园地
党建活动
廉政建设
工会团委
医护园地
慈善求助
专科护理
天使风采
News
医院快讯
医院快讯
院务公开
院庆专栏
人事招聘
招采信息
医疗动态
目前您在:
首页
>
新闻动态
>
医院快讯
>
上半身是“火炉”,下半身是“冰窖”,“上热下寒”体质
发布日期:2023-03-13 10:26:06 浏览量:
字号调整:
三月,春意浓浓的日子;三月,属于女性同胞的日子;三月,也是阳气生发,调理上热下寒体质的好日子。
上热下寒 就是患者同时出现上面容易上火和畏寒、怕冷、腿凉等下寒症状并存的情况。上半身往往热象明显,很容易出现口苦、口疮、痤疮、咽痛、牙痛、上半身出汗等症状;而下半截身体往往是寒症,表现为不能进食凉物,否则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最明显的就是腿凉怕冷,很多人睡一晚上腿还是凉的。
上热下寒常见于女性。很多患者自认为是阳虚,服用温补阳气的药物如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之类,非但不起效,反而上火症状更重;但又不能服用黄连上清片、双黄连口服液之类的凉药,服用后上热症状如口苦、咽痛等症状有所减轻,但腹痛、腹泻、怕冷的症状又会加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中医认为心在上焦,肾在下焦,心火必须往下走,去温暖肾水,才不会出现上热下寒的情况。如果平时过食肥甘厚味及生冷,导致脾胃运化不及,从而导致痰湿内生,淤堵在中焦,就会导致心火不能往下走,反而郁结于上焦,则上热明显;下焦不得温暖则出现畏寒、肢冷等症状,其中尤以中焦寒湿最常见。
禹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医师在临症时,根据症状、舌苔、脉象等,总结了几种常见的分型。除了口服中药、中成药之外,我们还结合了中医科特色治疗如艾灸(艾条灸、葫芦灸、瓦罐灸、督灸等)、中药封包、埋线、针刺等,收到了不错的疗效。
如果属于中焦寒湿实证,除了上述的症状,患者还有越休息越困重乏力,越活动越轻松、上腹部痞满不适等情况,需要寒药与热药并用。除了应用吴茱萸、干姜、半夏、苍术、砂仁等温阳散寒化湿的药物,还要少量应用苦寒药物如黄连、黄芩等清热。外治法可以结合葫芦灸、瓦罐灸、艾条灸、中药封包等以散寒化湿。
如果除了中焦寒湿症状,还伴有肾虚的症状,如夜半口干、眼干眼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则是肾气不足,寒湿中阻。除了要疏通中焦寒湿,还要应用熟地、阿胶、当归、菟丝子、巴戟天、紫石英等温补肾气的药物。常选用温经汤,或应用桂附地黄丸、附子理中丸加减,并结合艾灸、埋线(侧重脾肾经穴位)、针刺等。
如果脾胃寒湿症状不明显,患者也能进食生冷,可以应用香砂六君子汤、升阳益胃汤加减,并结合艾灸、埋线等,也能收到不错的效果。
所以临床见到口疮、痤疮等上热下寒的患者,不能单纯用清热解毒药物,还要根据病情酌情应用热药补药之类才能见效。
禹州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设有中医内科、妇科、骨科门诊等,并有艾灸室、针刺室等特色治疗室。
科室导航:门诊楼四楼西侧
联系电话:0374-6066691
上一篇
九十三岁老人髋部骨折术后三天下床行走
下一篇
最后一页
医院地图
医院地图
就诊指南
就诊指南
预约挂号
预约挂号
出诊安排
出诊安排
来院路线
来院路线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